更多>>关于协会
中国膜工业协会石油和化工膜技术
应用专业委员会(简称石化专委会),
是在原中国石油集团石油工业膜技术
应用开发中心的基础上,于2002年 8
月改制而成的.....
更多>>会员专区
2015-3-26 14:30:33 来源: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全面开展石化行业 VOCs 综合整治,大幅减少石化行业 VOCs 排 放,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严格控制工艺废气排放、生产设备密 封点泄漏、储罐和装卸过程挥发损失、废水废液废渣系统逸散等环 节及非正常工况排污。通过实施工艺改进、生产环节和废水废液废 渣系统密闭性改造、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罐型和装卸方式 改进等措施,从源头减少 VOCs 的泄漏排放;对具有回收价值的工艺 废气、储罐呼吸气和装卸废气进行回收利用;对难以回收利用的废 气按照相关要求处理。
二、主要任务
本方案中的石化行业包括以原油、重油等为原料生产汽油馏分、 柴油馏分、燃料油、石油蜡、石油沥青、润滑油和石油化工原料等 的石油炼制工业生产性企业,以及以石油馏分、天然气为原料生产 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原料、合成纤维原料、合成橡胶原料等的石 油化学工业生产性企业。有机液体储运、煤化工、其他化工等相关企业可参照本方案有关要求开展工作。
(一)开展VOCs污染源排查。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组 织本行政区内的石化企业,开展VOCs污染源摸底排查工作,采用实测、物料衡算、模型计算、公式计算、排放系数等方法,重点对企 业原辅材料和产品、主要生产工艺、VOCs排放环节、治理措施和效果、VOCs排放量和VOCs物质清单等开展排查,摸清企业的VOCs排放 状况。排查结果按《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向社会公开, 并作为VOCs排污收费、总量控制和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等的依据。
(二)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结合主 体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要求,优化调整石化 产业布局。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与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装备。新、改、扩建石化项目应在设计和建设中选用先进的 清洁生产和密闭化工艺,提高设计标准,实现设备、装置、管线、采样等密闭化,从源头减少 VOCs 泄漏环节,工艺、储存、装卸、废水废液废渣处理等环节应采取高效的有机废气回收与治理措施,满足国家及地方的达标排放和环境质量要求。
(三)完善 VOCs 监督管理体系。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行 政区内石化企业进行全面监管,以企业为单元,通过统一的 VOCs 信 息管理平台做好统计、审核与监管工作,不定期对企业申报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估,逐级上报上一年企业 VOCs 排放清单及减排效果等。 加强VOCs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本行政区内企业的 VOCs 监测监控体 系,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体系的运行情况及监测结果。建立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将污染扰民严重、环境风险大、跑冒滴漏严重、环保管理差、生产使用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作为重点整治和 监管对象,提出限期整治要求;设备、装置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要求的企业,也应纳入重点监控名单,限期淘汰相关设备、装置。
(四)实施 VOCs 全过程污染控制。企业应结合污染现状和生产 管理水平,以工艺废气排放、生产设备密封点泄漏、储罐和装卸过 程挥发损失、废水废液废渣系统逸散等环节及非正常工况排污为近期VOCs 控制工作重点,科学制定 VOCs 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工 作进度和完成时限。
1.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企业应优先选用低挥发性原辅材料、先 进密闭的生产工艺,强化生产、输送、进出料、干燥以及采样等易 泄漏环节的密闭性,加强无组织废气的收集和有效处理。
2.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企业应建立“泄漏检测与修复” 管理制度,细化工作程序、检测方法、检测频率、泄漏浓度限值、修复要求等关键要素,对密封点设置编号和标识,泄漏超标的密封 点要及时修复。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全面分析泄漏点信息,对易泄漏环节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通过源头控制减少VOCs泄漏排放。企 业可通过自行组织、委托第三方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3.加强有组织工艺废气治理。工艺废气应优先考虑生产系统内 回收利用,难以回收利用的,应采用催化燃烧、热力焚烧等方式处理,处理效率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应采取措施尽可能回收排入火炬系统的废气;火炬应按照相关要求设置规范的点火系统,确保通过火炬排放的 VOCs 点燃,并尽可能充分燃烧。
4.严格控制储存、装卸损失。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设施应在符合 安全等相关规范的前提下,采用压力罐、低温罐、高效密封的浮顶罐 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的拱顶罐,其中苯、甲苯、二甲苯等危险化学品应在内浮顶罐基础上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等处理设施。
挥发性有机液体装卸应采取全密闭、液下装载等方式,严禁喷 溅式装载。汽油、石脑油、煤油等高挥发性有机液体和苯、甲苯、 二甲苯等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过程应优先采用高效油气回收措施。运输相关产品应采用具备油气回收接口的车船。